您好,欢迎访问深圳市深恒安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VOC检测仪-甲醛检测仪-气体报警器-气体检测仪厂家-深恒安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
VOC检测仪-甲醛检测仪-气体报警器-气体检测仪厂家-深恒安科技有限公司
邮箱:Gaspanda@163.com
电话:18028784534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文雅社区宝民一路203号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检测仪知识百科

检测仪知识百科

关于过氧化氢的一些知识
发布时间:2021-03-29 19:02浏览次数:

关于过氧化氢的一些知识

过氧化氢的化学组成是比较简单的。但它属于结构比较古怪,性质比较复杂的一类化合物。所以,这个物质不宜于过多地引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来。大家原以为,只要知道它有很强的氧化性,及还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还原性,能够配平与其有关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,就应该是可以的了。

但是,在现在的高考题中竟然出现了“它在40℃时会分解,且这个过程会被Ti4+所催化”这样的解释问题的方法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顾与认识一下这个物质了。

一、无机化学教材中的过氧化氢[1]

在化学教育专业的无机化学教材中,一般是先用一小段文字,介绍纯过氧化氢的一些物理性质(沸点达423K,比水还高出50K),指出其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。

然后,结合其分子结构示意图(如下图a),并用一小段话描绘了其分子的构型。指出其中的角θ为94°,角Φ为97°,也就是分子中的4个原子并不在同一平面上。

教材多把讲述的重点放在了其制法上(有一页多的文字和方程式)。其中提到了,可以用减压蒸馏的方法,从过氧化氢稀溶液中得到其高浓度的溶液。

关于其化学性质,则突出了三点:

第一,它有相对的稳定性

极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。90%的过氧化氢在323K(50℃)时每小时仅分解0.001%。

热分解的温度为426K(比其沸点仅高3K)[2]。

其分解反应(也是歧化反应)为,2H2O2(l)=2H2O(l)+O2(g),ΔrH°=-195.9kJ·mol-1(这是一个要放出很多热量的反应)。

过氧化氢在碱性介质中分解,要远比在酸性介质中快。

当溶液中含有微量杂质或一些重金属离子,如Fe2+、Mn2+、Cu2+、Cr3+等离子时,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。

波长为320-380nm的光,也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加快。所以,过氧化氢应保存在棕色瓶中,并放置在阴凉处。

第二、它是一个弱酸,第一级电离常数K1=1.55×10-12(应该属于极弱酸,以至于通常不必考虑其酸性)。

第三,它是一个相当强的氧化剂。可以氧化许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。

其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很弱,在碱性介质中会稍强一些。

关于过氧化氢的鉴别,利用的是它与重铬酸盐,生成蓝色的二过氧合铬(化学式为CrO(O2)2或CrO5,也称为过氧化铬),这样的性质。二过氧合铬分子的结构式如上图b。至于其中Cr原子的杂化类型,则没有在教材中看到过任何的说明。

由于这个蓝色的化合物要在乙醚中才能比较稳定,在有的教材中指出,它是一个配合物。化学式为[CrO(O2)2(C2H5)2O]。在Cr(Ⅵ)的周围有4个配体,呈四面体排布。其中的过氧基离子O22-(注:这个名称可能不标准,最好称作“过氧离子”)是一种π配体,它的O-O轴面对着中心原子铬[2]。

这样看,作为过渡元素的化合物,CrO(O2)2分子即便是存在的话,恐怕其配合物的成分也要居多一些。

对于过氧化氢沸点比水高许多的现象,有的教材解释为“由于H2O2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,所以比水的缔合程度还大,……”[2]。

这个解释是不够全面的。应该能够看出,每个H2O2分子,虽然有4个孤电子对,但是它只有2个H原子过氧化氢,理论上也只是每个分子最多平均能形成两个氢键。在这一点上,过氧化氢与水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。

而从范德华力的角度看,两者的差别才是很大的。一是H2O2分子的极性更强(偶极矩为7.5×10-30C·m,而水的仅为6.2×10-30C·m),过氧化氢比水大了20%。这意味着,H2O2分子间的取向力要更大一些。

再者,H2O2的分子量差不多是水分子的两倍。这就是说,其色散力也要远大于水。

可以说,H2O2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水大,是三个方面(氢键,取向力,色散力)共同影响的结果。

二、过氧化氢的结构

其实,作为一名化学教师,最需要知道的是,过氧化氢中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及分子的空间构型。

首先,从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“H-O-O-H”就可以看出。左侧O原子自己就有6个价电子,加上左右两个单键各提供出的一个价层电子(从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式,也可以直接计算出其中某原子的价层电子数)。这样,该O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就是8,也就是O原子有4个价层电子对,所以它采取的是sp3杂化。右侧的O原子也是这样。

每个O原子用2个sp3杂化轨道去成2个σ键后(分别是与一个H原子,及另一个O原子),它还有2个sp3杂化轨道要被孤电子对占据。

相邻O原子上各有两个孤电子对的这个因素,就决定了过氧化氢分子的空间构型。因为:

如果一个O原子的孤电子对与另一O原子孤电子对间存在着极大的斥力,且两个O原子上成键电子间也有很大的斥力时,分子就不会是顺式的(如下图c,当然这样结构的分子会有极强的极性)。

如果一个O原子的孤电子对与另一O原子上的成键电子间也有很大的斥力时,分子也不会是反式的(如下图d,这个分子是非极性的)。

也就是说,为使O原子间的斥力最小,只好让c或d分子的某一端,围绕着O-O键再转动一些(约90°)。那就是前面的结构图a了。

即便这个位置使分子达到了能量最低的状态,但是孤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作用还是不小的。所以这个分子从结构上来说并不稳定。分子有较为强烈的要断开这个O-O键的趋势。

当其受到其它物质作用,导致这个O-O键断开时、每个O原子原有的1个成单电子还会接着发生几种不同形式的变化。如果,这时还伴有这个O原子的获取电子(另一物质失电子),过氧化氢就会表现出氧化性。如果伴随着的是这个O原子的一个电子被夺走,过氧化氢就表现出了还原性。如果这两个O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与失。那就是一个歧化反应了。

三、过氧化氢的化学热力学性质

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判断过氧化氢的稳定性,不能只看到其生成自由能是一个较大的负值(ΔfG°=-120.4kJ·mol-1)。因为这个数值反映的只是该物质对单质的稳定性。同时还要考察,它可能发生的一些反应的自由能变(如,自身相互作用的、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的、与其他物质接触而导致的反应)。

过氧化氢_营口 过氧化镁_氢化锂和氨基钠哪个拔氢效果好

下面就考察一下,过氧化氢自身发生的歧化反应,2H2O2(l)=2H2O(l)+O2(g)。可计算出,其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为ΔrG°=-233.6 kJ·mol-1。这就意味着,该反应在常温下的进行趋势就很大,过氧化氢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的物质。它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发生这个反应而被分解,是因为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极慢,而可以被认为是“它有动力学稳定性”。

当然,在有催化剂时,那就不一样了。

催化剂在这个歧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,可以用过氧化氢的另一个热力学性质来解释。即,过氧化氢的氧化性与还原性,可以用如下的标准电极电势定量地来加以描述和讨论。

H2O2+2H++2e-=2H2O,Φ°=1.796V……(1)

O2 +2H++2e-=H2O2,Φ°=0.692V……(2)

电极反应(1)的标准电极电势数值,反映了过氧化氢的氧化能力。而,电极反应(2)的标准电极电势数值,反映的是过氧化氢的还原能力。

用标准电极电势来粗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的方法是,电极电势大的电对中的氧化态物种,可以与电极电势小的电对中的还原态物种,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(此时电池的电动势为正值)。且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,反应的趋势就越大。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,也就是两电极反应另一端的物种。

也就是说,当按氧化态物种写在前,还原态物种写在后的方式来书写电极反应;并按电极电势数值从大到小,则电极反应的顺序为从上到下来排列时;有上面电对中的氧化态物种,可以与下面电对中还原态物种自发反应。这样的一个规则。

这样,电极反应(1)在上(其电极电势的值更大)。其氧化态物种(就是H2O2),就可以与电极反应(2)中的还原态物种(还是H2O2)反应。而生成这两个电极反应另一端的H2O与O2。也就是说,H2O2歧化成H2O与O2的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,H2O2是热力学不稳定的。它之所以能稳定存在,是由于它有动力学稳定性,这个歧化反应有很大的活化能可燃气体报警器,

如何来减小这个歧化反应的活化能,以便提高反应速度,使得这个歧化反应能更快地进行呢?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,改变反应的途径硫化氢报警器,使用催化剂。

由于这个催化剂是用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,所以它也应该是一个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的物质。它既能被过氧化氢氧化,还能被过氧化氢还原(这样它自己的量在反应中也就不会被改变了)。

一些有变价的金属离子,其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处在(1)与(2)之间(1.796-0.692V)时,它就能满足作这个反应催化剂的条件。如,Fe3+与Fe2+所构成的电对,其Φ°(Fe3+/Fe2+)=0.770V。电极电势值在(1)与(2)之间。电极反应按电极电势大小排序如下。

H2O2+2H++2e-=2H2O,Φ°=1.796V……(1)

Fe3++e-=Fe2+,Φ°=0.770V……(3)

O2 +2H++2e-=H2O2,Φ°=0.692V……(2)

这样,从反应(1)与(3)可看出(反应(1)在上),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(4)可以自发进行。

H2O2+2H++2Fe2+=2Fe3++2H2O……(4)

从反应(3)与(2)可看出(反应(3)在上),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(5)也可以自发进行。

2Fe3++H2O2=2Fe2++2H++O2……(5)

反应(4)与(5)不断进行下去的最终结果过氧化氢,即这两个反应之和,就是简单相加后的如下反应(6)。

2H2O2+2H++2Fe2++2Fe3+=2Fe3++2H2O+2Fe2++2H++O2……(6)

在消去式(6)两端共有的离子之后,得到的就是过氧化氢的歧化反应。也就是说,在有Fe3+或Fe2+离子存在的情况下,过氧化氢的歧化反应速度加快了,Fe3+或Fe2+离子的量还没有发生改变。这两种离子在过氧化氢的歧化反应中过氧化氢,都可以作为催化剂来使用。

由于,电极反应MnO2+4H++2e=Mn2++2H2O,的Φ°=1.228V(在“1.796-0.692V”的范围内)。所以,MnO2或Mn2+,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。

至于教材中提到的有催化作用的Cu2+,则稍显尴尬。因为有关它的Φ°(Cu2+/Cu+)、Φ°(Cu2+/Cu)、Φ°(Cu+/Cu),没有一个在“1.796-0.692V”的范围内。那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?

这是由于,有一些不是那么常见的价态,其相关电对及电极电势值,一般不会被收录到数据表中的缘故。在数据收集比较完整一些的化学手册中,就可以查到一个有关+3价Cu的电极反应及其电极电势值的数据[3]。

Cu2O3+2H++2e-=2CuO+H2O,约Φ°=1.6V(它正好处在“1.796-0.692V”的范围内)。

可以把它看做是,对“Cu2+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”的一个近似的解释吧。

四、对高考题中过氧化氢的分解条件的质疑

在某个高考题中,就TiO2·xH2O沉淀与过氧化氢反应,讨论了温度对其转化率的影响。对于,温度高于40℃后转化率要降低的现象,解释为“是过氧化氢的分解”。这是比较牵强的。

第一,40℃不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。

这有一些数据为证。如,可以对过氧化氢进行蒸馏;又如,90%的过氧化氢在50℃时每小时仅分解0.001%(这是十万分之一)。

在实践中,也没有发生过,在一个夏天过后所有实验室的过氧化氢试剂就会全体“失效”,这样的现象。在我的记忆中实验室中的过氧化氢试剂,多少年也不用购置一次。

第二,能不能是这个体系中的Ti4+离子,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的作用呢?

对此,可以查看与Ti4+离子相关所有电对的电极电势。其中最大的也就是如下的,

TiO2++2H++e-=Ti3++H2O,Φ°=+0.1V(其余都是负值)[3]

它与“1.796-0.692V”相去甚远。从这些电极电势值来看,“Ti4+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”的看法,也是缺乏理论根据的。

当然,如果还有其它角度解释、或有实验为佐证的话,那就又另当别论了。

参考文献

[1]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. 无机化学(第三版). 高等教育出版社.1992年

[2] 车云霞 申泮文编.化学元素周期系.南开大学出版社.1999年

[3]J.A.迪安主编尚久方等译. 兰氏化学手册. 科学出版社.1991年

腾元达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

标签: 过氧化氢
请往下拉!